在儿童美术的世界中,大自然的一切皆可入画,石头也不例外,利用石头奇怪的形状可以让画面更有创意,同时提升儿童的想象能力,让儿童参与到绘画活动中,石头入画,会让画面更有乡土气息,下面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!
在蔚蓝色的海洋里,各色鱼儿在珊瑚树旁畅游,冒泡。“这是老师们带领儿童以鹅卵石为主要材料创作的《海底总动员》。”1月4日,在华安华丰中心幼儿园,园长杨斐云介绍着前不久教师们带领儿童创作完成的美术作品。为了让作品更形象逼真,作品《海底总动员》还用细沙在底部作为装饰,贝壳点缀,捡来的枯树枝粘上珍珠泥就组成了海底的珊瑚树。
鹅卵石在众人眼里,微不足道。形状不一,或圆形,或椭圆,或钝,或尖,埋没岸边,无人理会。然而,儿童在玩耍的时候却看中了它,把它当成儿童美术创作的材料,两人一组,创作出9幅漂亮的作品。除了《海底总动员》之外,还有《春暖花开》《阳光海岸》《外婆的澎湖湾》等。
鹅卵石形状是不规则的,况且在江边那么多,总不能把它们都背回来?“创作前先对作品进行构思,心中想着作品,然后根据自己的作品再到江边挑
选小石子。”参与创作的苏小敏老师回答道。此次创作,老师和儿童专程到九龙江边挑选中意的鹅卵石。
儿童心灵而手巧且有创意。拇指般大的石子点上眼睛、嘴巴、鱼鳞,尾部加上小三角形的,就是一条灵活可爱的热带鱼。若是上下各一粒小石子,鱼鳍就有了。有些老师想法虽然简单但出奇制胜,有人捡来上百块如橡皮擦长方形的,大大小小,涂上或红或黄或绿或蓝,深深浅浅,一两笔勾画,摆成蓝天之下的无数个小屋。
创作大胆而环保。“用鹅卵石来创作,是儿童大胆的想象挖掘农村资源的一种尝试。”杨斐云说,“农村广阔,材料丰富。平时,老师会尝试着把各种乡土的东西当成活动材料,拓展儿童美术教育题材。”她们的材料无奇不有,松果、笋壳、斗笠,只要能想到的材料,都能成为创作的材料。“这些材料几乎是捡来的,再利用很环保,乡土味浓,对儿童很有教育意义。”